01


保证期间的概念




根据《民法典》第692条第1款的规定,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一般认为,保证期间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约定或依法律规定确定的,债权人在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能够有效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最长期限。保证期间,既是保证人承担保证义务的时限,也是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时限。

根据《民法典》第692条第2款的规定,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按照《民法典》第693条第2款的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据此,如果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没有向连带责任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人将免除保证责任。

02


诉讼时效的概念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也就是说,法律只保护民事主体在诉讼时效的有效期间内的胜诉权,超过诉讼时效有可能带来败诉的风险。换言之,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持续到一定期间而致使其请求权丧失胜诉权的法律事实,可称为诉讼时效期间,又称为即权利消灭。

根据《民法典》第188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03


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




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都与时间有关系,但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主要包括:

1、经过的法律效果不同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虽然债权人的债权还在,但丧失胜诉权,如果债务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法院将驳回债权人的诉讼请求,相应债务成为自然债务。诉讼时效经过后,债权人的权利还在,债务人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不一样,保证期间经过,保证人将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将无权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

2、是否法定不同

诉讼时效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按照《民法典》第188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而保证期间除按照法律规定外,可按照当事人的约定确定,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当事人的约定。

3、起算点不一样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保证期间的起算点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

4、是否能中止、中断不一样

诉讼时效属于可变期间,能够发生中断、中止。而保证期间属于不变期间,不会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本文作者:北京雷石律师事务所民商事业务部  王澄宇

编辑:吉喆

雷石普法 |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雷石普法 |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声明

本文及其内容仅用作交流,不代表北京雷石律师事务所或本文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建议或决策。若您需要法律建议或专业问题咨询,请与本文作者或律师事务所联系。本文任何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联系公众号后台取得授权,并于转载时明确注明来源及作者信息。

往期推荐



雷石普法 | 低价出售游戏账号及装备?虚假销售犯诈骗罪获刑六个月

雷石普法 | 经营者使用格式条款与消费者订立的管辖协议有效吗

雷石资讯 | “雷石有你,纷呈秋夏”合伙人代表出游活动

雷石普法 | 消费者行使后悔权需谨慎

雷石普法 | 疫情影响下未续签劳动合同,是否支付二倍工资?

雷石普法 | 企业字号能否成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抗辩理由


END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雷石律师事务所):雷石普法 |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