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与王某是邻居关系,平日里两家相处得不错。2019年8月3日,李某搭乘王某驾驶的电动三轮车出行,但在行驶过程中,因赵某驾驶的小客车超车后立即右转弯,致使王某驾驶的电动三轮车失控发生侧翻。尽管双方车辆未直接碰撞,但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交通事故,王某与乘车人李某均受伤。
该事故经交警勘查后,认定赵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王某负次要责任,李某无事故责任。李某因该事故造成两处十级伤残,产生医疗费、伤残赔偿金等各项费用共计182131元。
李某要求自己搭乘的三轮车司机王某和对方车辆驾驶人赵某等人赔偿费用。王某则表示自身不存在违反交规的规定,且是好意让李某搭乘,同是受害者,不应该承担责任。各方就赔偿事宜协商不下,李某遂将王某和赵某等人诉至黄骅法院。
法院审理后认为,赵某超车时未与被超车辆拉开必要的安全距离,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持放任态度,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过错程度较大,应承担90%的责任;发生事故时双方车辆并未接触,反映出两车之间尚有一定的刹车距离,而对于造成电动三轮车失控侧翻的情况,王某未能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应承担10%的事故责任。
但王某在遇到突发情况采取补救措施属于被动行为,过错程度较小,且无偿善意允许李某搭乘车辆的行为也属于好意同乘行为,按照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七条【好意同乘的责任承担】:非营运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无偿搭乘人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应当减轻其赔偿责任,但是机动车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酌定王某承担5%的事故责任,李某自行承担5%的责任。
本案涉及《民法典》新规定的好意同乘规则,《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七条规定“非营运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无偿搭乘人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应当减轻起赔偿责任,但是机动车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这就是好意同乘规则的法律规定。好意同乘是指驾驶人基于善意互助或友情帮助而允许他人无偿搭乘的行为,具有无偿性、利他性、非拘束性的特征。
首先,好意同乘造成搭乘人人身或财产损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其次,适用过错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体系中,过错原则是侵权行为适用的一般原则,无过错原则的适用都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不能随意扩大无过错原则的适用范围,而且机动车一方的驾驶人与乘车人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应适用一般的侵权规则。
再次,因好意同乘的性质,与《合同法》中无偿性合同的规则相比,结合举重以明轻的立法解释原则,不属于法律调整范围内的好意同乘的责任承担,当然可以减轻供乘者的赔偿责任。
最后,如果侵权人具有侵权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出现了严重过错,则不能够仅仅以好意同乘作为减责事由。
本案通过对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首次规定了“好意同乘规则”的认定 ,确定了同乘者在机动车交通事故中存在人身和财产损失的情况下,共乘者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以及减轻责任的情形和理由,解决了此种情形下侵权人承担责任的限度,有助于鼓励他人助人为乐,构建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互助的社会环境。
本文作者:北京雷石律师事务所民商事业务部 张晓娟

本文及其内容仅用作交流,不代表北京雷石律师事务所或本文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建议或决策。若您需要法律建议或专业问题咨询,请与本文作者或律师事务所联系。本文任何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联系公众号后台取得授权,并于转载时明确注明来源及作者信息。
总所地址
雷石(昌平区)分所
雷石(郑州)分所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创业路9号1号楼37层
雷石(温岭)分所
温岭市城东街道横湖中路188号建筑业大厦5楼西单元
雷石(泉州)分所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府东路匹克国际中心23层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雷石律师事务所):雷石普法 | 好意同乘的侵权责任如何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