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石普法|关于遗体、器官捐赠的法律相关问题


雷石普法





百度百科注解:器官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或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直系亲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





雷石普法|关于遗体、器官捐赠的法律相关问题




器官捐献是伟大的行为,是一次直面死亡的行为选择,虽然,遗体捐献作为促进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这点逐渐成为一种共识,但那种深切的生死冲突感注定让遗体捐献成为一个直击人心、难以解答的生存命题,它需要面临来自经济、法律和道德层面的多重拷问和激辩。吴律师在这里和您一起解读《民法典》中关于人体器官和遗体的相关条款。





【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条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无偿捐献其人体细胞、人体组织、人体器官、遗体。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利诱其捐献。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据前款规定同意捐献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订立遗嘱。

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决定捐献,决定捐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一千零七条 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细胞、人体组织、人体器官、遗体。


违反前款规定的买卖行为无效。





2015年1月1日以前,亲属捐赠,自愿捐赠以及死囚捐赠是三大主要来源,死囚捐赠是对于无家属认领的死刑犯遗体器官,执行死刑以后会统一捐赠给医学会、红十字会的制度。而在2015年以后,死刑犯捐赠渠道已被废除,公民自愿捐献是唯一合法的器官来源。各种买卖人体器官,遗体的行为都是非法的,关于人体器官买卖合同自始无效。





人体器官捐赠的原则是自愿原则和无偿原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或者利诱他人捐献人体器官。所谓无偿,就是没有报酬,在经济上杜绝人体器官买卖的行为,对于主体(捐赠者)意思的表示,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捐献者本人明示的同意。如果一个自然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可以表示捐献器官或者遗体的意愿,需要有书面形式的意思表示,如果反悔捐献者也有权随时予以撤销。

吴律师说,反悔只需要明确的意思表示即可,不需要付法律责任,因为法律给了你随时撤销捐赠器官或者遗体的权利。


二、捐献者本人明示的不同意。如果公民生前明确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捐献、摘取该公民的人体器官。

吴律师说,每个人对死亡的认识观念不同,任何宗教习俗,个人信仰和对自己身体的处理决定都应该得到支持,社会公众不能够以公益绑架捐献者个人的私人利益,尊重捐献者和家属的意志是捐献行为、社会公益行为的一种善意的道德基础。


三、近亲属同意。如果该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该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






吴律师说:

有时死亡来的太意外,让家人来不及沟通和准备相关的事宜,一般国际上通用的惯例就是由死者近亲属共同来决定遗体和器官捐赠事宜,充分保障家族的信仰传统得到尊重。还有一个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就是在考取驾照时签署是否同意捐献遗体或器官的协议,在驾照上做出明显的标记,万一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能够尽快处理相关事宜进行对接工作。


虽然死者的遗体和器官属于一种民法意义上面特殊的物,但是这种物本身又不属于可以继承的遗产,其更大的意义是家属对死者专属的怀念和纪念,对家属赋予遗体捐赠的决定权,也是有这个意义,同时在立法层面为了避免之后的法律纠纷,若捐赠人本人未事先同意的情况下,近亲属(配偶、子女、父母)需要共同签字同意才能生效。


未成年人捐赠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公民年满18岁,在我国民法意义上即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上文有提到同意权需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所以我国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摘取未满18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未成年人不具有同意权,所以为避免道德风险,对未成年人的身体权、健康权的保护,未成年人捐献者不具备活体器官捐赠主体资格。对于遗体器官捐赠则稍有不同,未成年捐赠者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在明确表示捐献的情况下,未成年人明确在生前表示愿意捐赠遗体器官的情况下是可以进行遗体器官捐赠的。


遗体、器官捐赠的问题是人生最直面死亡的一个选择,充分了解法律赋予的权利,选择是否用其他的方式延续自己生命的意义、价值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话题。

业务咨询

电话:010-5166-0618

网址:http://www.leishilaw.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3号万达广场A座20层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雷石普法|关于遗体、器官捐赠的法律相关问题
雷石普法|关于遗体、器官捐赠的法律相关问题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个人业务法律服务专线):雷石普法|关于遗体、器官捐赠的法律相关问题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