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石普法|民法典规定保证人不承担责任的6种情形

雷石普法





《民法典》是开启了我国法治时代的新篇章,新纪元!《民法典》之前的保证法律制度侧重点是如何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从《民法典》开始,法律开始依法保护保证人的合法权益!债权人要谨慎借贷,合理管控风险,避免损失。





雷石普法|民法典规定保证人不承担责任的6种情形








雷石普法|民法典规定保证人不承担责任的6种情形

一、 债权人与保证人非书面约定保证责任。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五条规定:保证合同可以是单独订立的书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债权债务合同中的保证条款。第三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作出保证,债权人接收且未提出异议的,保证合同成立。


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雷石普法|民法典规定保证人不承担责任的6种情形

二、 债权人在保证期间未向保证人提起诉讼仲裁或者主张权利。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三条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民法典》规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后6个月。





雷石普法|民法典规定保证人不承担责任的6种情形

三、 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有权拒绝承担担保责任。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


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新旧法律规定的前提条件一致,均要求主合同经审判或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强制执行,变化在例外情形中。





雷石普法|民法典规定保证人不承担责任的6种情形

四、 债务人破产开始后保证人保证期间届满前,债权人未依法诉讼、仲裁的,破产程序终结后也无权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


《担保法解释》第四十四条规定,债权人申报债权后在破产程序中未受清偿的部分,保证人仍应当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应当在破产程序终结后六个月内提出。貌似在债务人破产的情形下保证期间不再作为保证责任的考量因素。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如何适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四条请示的答复意见,《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规定,即在债务人破产时,一般保证的保证人没有先诉抗辩权,债权人可以直接向其主张保证责任。





雷石普法|民法典规定保证人不承担责任的6种情形

五、 债权人转让全部或者部分债权,未通知保证人的,该转让对保证人不发生效力。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六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全部或者部分债权,未通知保证人的,该转让对保证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人转让部分债权而未通知保证人的,保证人对债权人尚未转让的部分债权承担担保责任。即应当由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向保证人主张权利或诉讼仲裁,债权人没有主张的,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债权人转让全部债权而未通知保证人的,债权受让人而非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向保证人主张权利或诉讼仲裁的,保证人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雷石普法|民法典规定保证人不承担责任的6种情形

六、 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禁止债权转让,债权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转让债权的,保证人对受让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六条规定: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禁止债权转让,债权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转让债权的,保证人对受让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书面约定禁止转让债权,在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情况下,债权人对外转让债权的,即使债权人通知了保证人,保证人对受让人也绝对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受让人即使在保证期间向保证人主张权利或诉讼仲裁的,保证人对原债权人及债权受让人均不承担担保责任。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将会侧重保证人的合法权益,更有利于保证人。所以债权人要谨慎贷款,进行风险控制,避免财产损失。







业务咨询

电话:010-5166-0618

网址:http://www.leishilaw.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3号万达广场A座20层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雷石普法|民法典规定保证人不承担责任的6种情形
雷石普法|民法典规定保证人不承担责任的6种情形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个人业务法律服务专线):雷石普法|民法典规定保证人不承担责任的6种情形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