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石普法|如何理解“意定监护”制度


雷石普法


上海“老人将300万元房产送给水果摊摊主”一事引发热议,登上微博热搜榜。

其中,焦点之一为意定监护。那么什么是意定监护?意定监护适用哪些人群?签订意定监护协议后,监护人是否享有被监护人的财产继承权?

律师在这里为你一一解答。


雷石普法|如何理解“意定监护”制度


一、

什么是意定监护


《民法总则》第三十三条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二章自然人,第二节监护,第三十三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条: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监护人在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法承担监护责任。老年人未事先确定监护人的,其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确定监护人。

意定监护是区别于法定监护的一种制度,是指成年人在自己清醒的时候,选择一个自己最信任的人,可以是亲属,也可以不是亲属,书面指定被委托者作为自己失能后的监护人,照顾自己的生活,处置自己的财产、权利等。

二、

意定监护适用哪些人群?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护和照顾面临较大挑战,比如失独老人、独居老人,如果近亲属不能很好地照料,意定监护对他们而言是比较好的监护方式。

《民法总则》与即将实施的《民法典》中规定,意定监护的适用人群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有力地保障了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能够有所养、有所依。在此之外意定监护还适用于无配偶、丧偶、离异或夫妻感情不和、子女不在国内及未婚生育等群体。

三、

签订意定监护协议后,

监护人是否享有

被监护人的财产继承权?


《民法总则》第三十五条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继承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签订意定监护协议并不意味着监护人拥有被监护人的财产继承权。如果协议中明确了监护人的继承权,将来财产才能由监护人继承;如果没有约定,监护人就无权继承,被监护人的财产按法定方式继承。意定监护人并不是财产继承人。在签订协议时,被监护人可以和监护人约定开支和报酬,这部分费用从财产中扣除,也可以明确不需要报酬。


雷石普法|如何理解“意定监护”制度

北京雷石律师事务所:王超


业务咨询

电话:010-5166-0618

网址:http://www.leishilaw.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3号万达广场A座20层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雷石普法|如何理解“意定监护”制度
雷石普法|如何理解“意定监护”制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个人业务法律服务专线):雷石普法|如何理解“意定监护”制度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留下评论